“这是鹅肉片!排队、排队,鹅肉涮火锅啦!东北大鹅不仅能钻进被窝,还能煮进火锅!”连日来,“经典”的推介词不时在长春农博园4号馆响起,舒兰白鹅“飞”进第二十三届长春农博会,麻辣火锅前常见百余人排队免费品尝,“鲜、香、嫩、滑!”热气腾腾的鹅肉片令人赞不绝口。
“舒兰白鹅浑身是宝,我们要把鹅吃干榨净,现已把大鹅分解出24个部位,28道产品,吃全了。”吉林省吉鹅鹅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鹅集团)产品研发出品总监丁玉亮兴奋地说。近年来,舒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白鹅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白鹅产业,既成全了企业,更富了农户。
吉鹅集团成立于2年前,落位舒兰市白鹅产业园,是一家集舒兰白鹅孵化养殖、屠宰分割、预包装、佐餐、鹅毛(绒)制品研发生产及宠物粮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群化民营企业。“大鹅钻进被窝是说鹅绒被,一条纯鹅绒被能卖到10万元,大鹅煮进火锅是说鹅的烹饪做法很多。农博会游客太多了,仅周末两天我们就从舒兰补了两次货,目前看还得补。”丁玉亮说。
吉鹅集团目前日屠宰量超1万只鹅,明年年屠宰量将超1500万只,集团用工10000余人,以舒兰当地人为主。“目前有数百家农户与集团合作,养殖舒兰白鹅,每年每户增收超2万元,明年我们还将增加1000家合作农户。”丁玉亮说。
吉鹅集团的“落地生根”是舒兰高质量发展白鹅产业的一个缩影,舒兰白鹅产业、数量和产业链条正经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少变多、从断变全的发展阶段。
舒兰白鹅向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力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享有“果实之城”美誉。位于吉林省东北部,户籍总人口58.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81万人,是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舒兰鹅绒加工有一定基础,舒兰白鹅地理标识在江浙沪等地区认可度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把白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强市产业来抓,全产业链发展白鹅产业。”舒兰市委书记张立春介绍,当地坚持资源化利用、规模化培育、标准化打造、集群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筑牢利益链,力争三年内将舒兰白鹅加工能力提到3000万只,到2025年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不仅让舒兰实现富民强市,还要带动周边县市共同发展。
“几年来,舒兰白鹅已为养殖户们带去近3亿元纯利润,千万元户有了,百万元户更多,过去我们还给贫困户每家发100只‘振兴鹅’,推行庭院养鹅,以庭院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舒兰白鹅产业已呈现勃勃生机、富民风采和较好拉动作用。舒兰正向着中国最大的白鹅养殖县、最大的白鹅产业园区、世界高品质白鹅绒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白鹅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张立春说。
机械声轰鸣、车辆往来穿梭、现场人头攒动……8月20日,舒兰市白鹅产业园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占地面积34.05万平方米,设有核心区、屠宰加工区、鹅肉产品生产加工区、鹅饲料生产加工区、羽绒类生产加工区、鹅废弃物生物加工区、冷链物流区和园区动力中心八大功能区。
“园区屠宰加工项目1号屠宰生产线主体工程已完成;2号屠宰生产线主体工程预计9月初完工;羽绒水洗项目即将进行厂房钢结构主体安装,预计9月中旬完工……”舒兰市城投公司白鹅办副主任田海涛说。
在推动白鹅产业发展过程中,舒兰市委、市政府始终注重延伸发展链条,采用“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园+养殖基地+养殖户”五位一体运营模式。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屠宰白鹅3000万只,年生产鹅肉9万吨、鹅羽毛3750吨、鹅火锅食材等深加工食品3000万套、水洗鹅绒6000吨、羽绒制品75万套,年产值达59亿元,税收3.1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带动1.9万人就业。
出政策建专班为舒兰白鹅保驾护航
发展产业,政策要跟上,支持要跟住,给产业链上下游吃下“定心丸”。
舒兰市制定出台《白鹅养殖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在加强良种引进与扩繁、精准扶持中小养殖户、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十个方面拿出“真金白银”。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480余万元,保障白鹅扩规增量。
制定出台《舒兰市发展白鹅产业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给予最高4万元贴息贷款,累计为143户养殖户发放专项贷款4567.8万元,帮助养殖户解决建设场地、养殖等资金短缺问题。
制定出台《白鹅养殖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每只白鹅缴纳保险2元,养殖户仅需缴纳0.6元,可获取保险金8至50元,实现养殖风险分散转移和有力保障,累计为637户养殖户参保659.7万元,支付保费1260.6万元。
舒兰市还出台保底收购政策,与吉鹅集团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出现市场行情低迷情况,以保底价进行收购,有效降低市场涨跌影响。同时,编撰《技术鹅养殖技术参考资料》,聘请江苏农科院专家组建技术团队高频次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舒兰市组建各种专班,通畅落位“毛细血管”,将执行推进至“末梢神经”。
成立白鹅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先后赴浙江、江苏、辽宁、黑龙江等地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活动25次,引进白鹅产业链项目5个。
组建白鹅产业园建设工作专班,园区已入驻吉鹅集团屠宰加工、白翎羽绒公司水洗绒加工、凯骐食品冷冻肉制品、禾丰食品年产24万吨饲料加工、哈尔滨新龙晶公司鹅血冻干粉加工等项目12个。白鹅产业园被评为第七批吉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组建白鹅养殖发展工作专班,负责白鹅养殖的政策实施和技术服务,走村入户推动白鹅养殖量迅猛增长。
法特镇被誉为舒兰市的“鹅镇”,广场雕塑、路灯造型都是舒兰白鹅唱主角。头台村白鹅养殖示范基地内,标准化鹅舍大棚排列有序,现代化养殖设备一应俱全,养殖户采用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白鹅养殖的高产高效。
“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集约管理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白鹅养殖。通过统一购雏、购药、饲料、服务、管理和销售,帮助散养户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头台村党支部书记张凤杰介绍。
张凤杰作为村里第一个规模养鹅户,2022年养殖3000只,纯收入达到12万元。为了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她入户走访,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仅白鹅养殖一项就增收10万余元。今年,村里白鹅养殖达到10万只,每只鹅纯收入10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就业50人左右。
截至今年7月中旬,舒兰市白鹅养殖量达到516万只,相较发展产业前的不足18万只,增长了28倍多。另有龙头企业15家,百万只白鹅养殖示范园区2个、十万只标准化养殖园区12个、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园区235个。养殖场(户)9567户,新(改、扩)建鹅舍1237栋,白鹅养殖大镇9个,养鹅专业村15个。
全产业链擦亮舒兰白鹅金字招牌
产业链是经济体系中各产业环节和上下游在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基础上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要想将产业发展好,使其不断增强韧性和安全性,就必须锻造全产业链,舒兰白鹅产业正循此发展。”张立春说。
吉林市白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是舒兰的头部企业,本土品牌,以生产羽绒为主,年产高品质白鹅绒约300吨。
“舒兰地处北纬43度黄金产绒带,这个纬度成长的鹅,经历193天漫长的冬季和70℃的相对温差,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羽绒品质,绒朵大、羽梗小、弹性足、保暖强、蓬松度高。”公司董事长张玉宝说,目前,有的白鹅绒已卖到一公斤1400元。立足鹅绒优势,公司经过30年打拼,已成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羽绒龙头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在羽绒技术上拥有500多项专利,成为众多服装、家具、户外品牌的供货商,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余个省区市。
舒兰市围绕白鹅全产业链开发,逐步健全完善白鹅繁育养殖、屠宰加工、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产业链、经济链和价值链,舒兰白鹅金字招牌正越擦越亮。
孵化培育优质种源。舒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畜牧养殖课题调研组、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市农科院、江苏阳湖鹅业、北京新农控股集团、江苏桂柳集团等专家沟通联络,学习掌握白鹅种源培育先进技术。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共建舒兰白鹅产业研究院,打造白鹅产业研究高地和创新中心,合作研发舒兰白鹅品系,将鹅产肉量提高到每只8.6斤以上,确保种鹅饲养量达到20万只。引进吉林鑫晟源、辽宁鸿润2家孵化企业,全市鹅苗孵化能力由2022年的450万只提升至1000万只。
创新多元养殖模式。舒兰通过推广智能化园区、牧光互补、林缘水缘等七种适宜养殖模式,实现了白鹅养殖的多元化发展。其中,“牧光一体”养殖模式借助80兆瓦村级光伏电站资源,实现了清洁能源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推深做强屠宰加工。加快建设吉鹅集团商品鹅屠宰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日屠宰白鹅将达到10万只。加快建设白鹅产业园区,食品加工、屠宰加工等厂房9月底将投产运营。加快推进上海锅圈食品白鹅肉制品深加工、贵州晟阳食品白鹅肉制品预制菜深加工、浙江江山多娇体育用品年产500万只羽毛球、海城德信食品年加工1000吨禽畜血粉、浙江万顺服饰年产800万件儿童羽绒服等项目落地,为白鹅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擦亮白鹅知名品牌。舒兰正在申报“舒兰白鹅绒”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舒字号”白鹅产品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引进吉林知衡公司白鹅文创工厂项目,开发鹅蛋雕产品、鹅雕塑产品、鹅毛工艺品和鹅研学基地、娱乐基地。建设鹅文化美食街、鹅主题公园和鹅绒暨冰雪体验基地,举办鹅书画比赛、鹅工艺美术品展等活动,深入拓展舒兰白鹅品牌影响力。
目前,国内多家鹅业头部企业开始主动对接舒兰,舒兰白鹅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正持续提升。
“舒兰不仅有白米——舒兰大米,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粮油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2024年以101.42亿元挺进‘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榜前50名,深受消费者青睐;还有白鹅——舒兰白鹅,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不断加快,富民强市作用日益凸显;更有品质纯正的野山参(林下参),正在着力打造产业基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舒兰产品和‘舒字号’和广大消费者见面,欢迎大家到舒兰投资、兴业、落户。”舒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黄维)